伙伴端(PC) 客户端(PC) 思法汇成小程序 全民打假小程序 伙伴端小程序

为 “新能源” 确权:中国数据知识产权制度的探索与实践

当数据成为数字时代的 “新能源”,如何为其确权、定价、交易,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新课题。中国正通过一项全新的制度创新 —— 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积极探索解决方案。截至今年 6 月,全国累计受理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申请已达 5.8 万件,颁发证书近 3 万件,其中 90% 以上的登记主体为企业。这不仅是一组亮眼的数字,更是中国为全球数据治理贡献 “中国方案” 的生动实践。


一、制度破冰:构建数据流通的 “规则之网”

我国的探索并非一蹴而就。国家知识产权局先后分两批在全国 17 个省份部署试点,从四个关键维度系统推进:


1.制度构建:在国家层面探索建立数据知识产权的权利界定、取得方式和保护规则,为后续全国性立法积累经验。

2.登记实践:建立统一的登记平台和流程,明确登记内容、形式和审查标准,为数据权益提供清晰的 “权利凭证”。

3.权益保护:探索数据知识产权被侵权时的法律救济途径,研究如何平衡数据权益、公共利益和个人信息保护。

4.交易使用:打通数据流通的关键堵点,使登记的数据资产能够在市场上合规、高效地流转和交易。


这套制度设计的核心价值,在于为数据要素的合规流动和高效利用提供了 “规则之网”,为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市场主体:企业是绝对主力


“登记主体超 90% 为企业” 这一数据,深刻揭示了企业在数字经济中的核心地位。企业之所以成为最积极的参与者,原因在于:


1.资产化需求: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本质上是将企业手中的核心数据从 “资源” 转变为 “资产”,使其具备了可评估、可质押、可交易的基础。

2.融资增信工具:拥有登记证书的高价值数据,可以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在融资时增加信用背书,帮助企业获得金融支持。

3.市场竞争利器:明确的数据权益,有助于企业在商业合作和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防止核心数据被不当使用或窃取。


可以预见,随着制度的完善,数据将与技术、资本、人才并列,成为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标尺。


三、双轮驱动:技术创新与数据要素的协同


数据知识产权制度的推进,与我国数字技术的强大实力形成了良性互动。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已达 50 万件,位居全球第一。这构成了驱动我国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 “双引擎”:


1.技术创新(专利)是 “发动机”: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为数据的产生、处理和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基础。

2.数据要素(数据产权)是 “燃料”:而数据知识产权制度,则为这些海量、高质量的数据赋予了合法的 “身份” 和 “价值”,使其能够安全、高效地 “燃烧”,释放出巨大的经济能量。


两者相互促进,形成了技术催生数据、数据反哺技术的良性循环,共同构筑了我国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的核心优势。


四、挑战与展望:从登记到繁荣


尽管开局良好,但数据知识产权制度的成熟仍面临挑战:


1.权利边界的精准界定:如何平衡数据权益人的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个人信息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制度设计的核心难题。

2.国际规则的协调:在全球数据治理规则尚未统一的背景下,如何与欧盟 GDPR 等不同体系对接,为中国企业 “走出去” 提供保障,是未来的重要任务。

3.登记质量与交易生态:如何确保登记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并建立起活跃、规范的数据交易市场,是制度能否成功的关键。


展望未来,中国的数据知识产权制度建设,需要在以下方面持续发力:


1.立法引领:在试点经验基础上,加快推进全国性立法,提供更高层级的法律保障。

2.技术赋能:利用区块链等技术,提升登记的公信力和防篡改能力,探索智能化的权益管理。

3.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数据治理规则的讨论与制定,推动形成兼顾各方利益的国际规则。


中国的数据知识产权制度,正从 “登记” 走向 “应用”,从 “试点” 迈向 “普及”。这不仅是一次国内的制度创新,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战略布局。当这套体系日臻完善,中国必将在全球数字经济的竞争中,占据更加主动和有利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