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知识产权局在 9 月 5 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明确了下半年知识产权工作的重点方向,涵盖规划衔接、法规修改、重点任务推进及重要会议活动举办等多个方面。这些部署既立足当下,着力解决当前知识产权领域的突出问题,又着眼长远,为知识产权事业的持续发展描绘了清晰路径,对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规划衔接:承前启后,确保知识产权事业稳步前行
抓好规划衔接是下半年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基础,这不仅关系到 “十四五” 规划的圆满收官,更影响着 “十五五” 期间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走向。高质量完成知识产权 “十四五” 规划收官,意味着要对过去几年的工作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确保各项指标任务不仅完成数量,更要保证质量和成色。这需要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深入分析,为后续工作提供借鉴,同时也能让社会各界看到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实际成效,增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信心。
高标准谋划知识产权事业 “十五五” 发展,体现了工作的前瞻性和连续性。科学设定发展目标,做好与 “十四五” 规划的有机衔接,能够避免工作出现断层,保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稳定节奏。而提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制度规则、文化环境、人才队伍,更是为 “十五五” 期间的知识产权工作树立了高远目标。这一目标的设定,契合了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知识产权领域的竞争力和话语权,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坚实保障。
二、法规修改:回应需求,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体系
法规制度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石,国家知识产权局下半年推动的两项法规修改工作,针对性极强,旨在解决当前知识产权领域的突出问题,适应产业发展的新需求。
加快推动商标法修改,聚焦商标领域的顽疾,强化商标使用义务、加强驰名商标跨类保护、强化商标代理行业监管,更大力度规制商标恶意抢注和囤积行为。长期以来,商标恶意抢注和囤积现象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损害了正当经营者的权益,不利于品牌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过修改商标法,进一步明确商标使用的义务,能够促使商标真正发挥其区分商品和服务来源的功能;加强驰名商标跨类保护,能更好地维护驰名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强化对商标代理行业的监管,则能从源头遏制商标恶意行为的发生,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推动《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修改,是适应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已成为数字经济的核心支撑,其布图设计的创新与保护至关重要。此次修改将与专利保护、商业秘密保护等形成立体化保护新格局,能够为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全面、更有力的法律保障。这种多维度的保护体系,不仅能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投入该领域,推动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四项重点:精准发力,提升知识产权工作效能
下半年抓好的四项重点工作,涵盖了知识产权审查、保护、转化运用等关键环节,旨在全方位提升知识产权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持续推进审查提质增效,是保障知识产权质量的关键。严把专利、商标审查授权关,坚持授权有理、驳回有据、客观公正、标准统一,能够确保所授权利的稳定性和审查结论的可预期性。这对于创新主体而言至关重要,稳定的权利和可预期的审查结论,能让企业更有信心地进行研发投入和市场布局,避免因权利不稳定而带来的经营风险。同时,统一的审查标准也能维护审查工作的公正性,提升知识产权审查的公信力。
大力加强涉外知识产权保护,是应对国际竞争的现实需要。随着我国企业 “走出去” 步伐的加快,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日益增多。健全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体系,加大海外维权援助力度,夯实涉外知识产权保护的人才基础,能够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保驾护航。这不仅有助于企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更能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
深入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致力于解决专利 “沉睡” 问题。推动专利转化运用机制化、常态化、长效化,能够让更多的创新成果走出实验室,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通过建立健全专利转化运用的激励机制和服务体系,促进专利技术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可以充分发挥专利在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深入推进数据知识产权试点工作,是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其合理流动、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至关重要。通过试点工作探索数据知识产权保护的新模式、新路径,能够为完善数据知识产权制度积累经验,助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释放数据要素的巨大潜力。
四、重要会议活动:搭建平台,促进知识产权交流合作
下半年办好几场重要会议活动,为知识产权领域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广阔平台,对于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工作的国际影响力、推动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中国知识产权年会、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等活动,汇聚了国内外知识产权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政府官员,能够促进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等方面的经验交流和信息共享。通过这些平台,我国可以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展示我国知识产权工作的成果,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互动,提升我国在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中的话语权。
中国 — 东盟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中欧两局合作 40 周年相关活动等,更是深化知识产权国际合作的重要契机。加强与东盟、欧盟等地区的知识产权合作,有助于推动区域知识产权规则的协调与对接,为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创造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同时也能为全球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国家知识产权局下半年的工作部署,既注重夯实基础、解决现实问题,又着眼长远、谋划未来发展,体现了系统性、前瞻性和针对性的统一。这些工作的推进,将进一步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体系,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水平,为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