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端(PC) 客户端(PC) 思法汇成小程序 全民打假小程序 伙伴端小程序

京东方反制三星:专利无效复审申请背后的科技博弈

在全球科技产业竞争中,专利作为技术实力与市场话语权的关键象征,常引发激烈纷争。京东方与三星之间的专利纠纷,便是这一领域竞争白热化的典型体现。2025年8月末,京东方向美国专利商标局(PTAB)提交针对三星显示器七项美国专利的无效复审申请,再次将双方的专利博弈推至舆论焦点。


一、冲突溯源:专利诉讼的导火索


三星与京东方在OLED显示器领域的竞争由来已久。三星凭借先发优势,在OLED技术研发与市场布局上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手握近3万项专利,构筑起坚固的技术壁垒。而京东方近年来发展迅猛,2023年专利数量达2.8万件,2024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1959件 ,并成功跻身苹果供应链,成为iPhone OLED面板二级供应商,市场份额稳步扩张。这对三星的市场地位构成显著挑战,也为双方专利纠纷埋下伏笔。


今年4月,三星率先发难,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东区法院对京东方提起专利侵权追加诉讼,指控京东方向努比亚Z60 Ultra手机提供的OLED显示屏侵犯其专利。此次诉讼包含三起专利侵权诉讼和一起商业秘密盗窃诉讼,涉及12项美国专利。三星此举意图借法律手段遏制京东方发展势头,巩固自身市场优势。


二、反击之路:京东方的主动防御


面对三星的诉讼攻势,京东方迅速调整策略,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出击。8月末,京东方向美国专利商标局(PTAB)提交针对三星显示器七项美国专利的无效复审申请(IPR)。这七项专利正是三星4月诉讼中涉及的12项专利的一部分。业内推测,京东方后续极有可能对剩余5项专利也提起无效审理。


京东方此次行动代表其在专利纠纷应对上的重大战略转变。过去,2022年12月三星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起诉京东方侵犯四项与移动设备用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面板及模块相关的专利后,京东方等公司间隔六个月才启动无效化审判程序;而此次从4月三星起诉至8月京东方提起IPR,响应周期大幅缩短,彰显出京东方应对专利诉讼的敏捷性与成熟度。


三、法律交锋:IPR程序的关键作用


在美国专利诉讼体系里,无效复审(IPR)程序是被告反击原告专利侵权指控的有力武器。通过启动IPR程序,京东方可从根本上质疑三星专利的有效性。一旦三星的专利被认定无效,基于这些专利的侵权指控自然不攻自破。


IPR程序即多方复审程序,由第三方基于专利新颖性(第102条)或非显而易见性(第103条)的理由,请求PTAB(专利审判和上诉委员会)对专利中的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的可专利性进行重审。该程序通常比地方法院诉讼更快、成本更低,且因PTAB法官具备技术背景,对无效专利的认定更为积极,这为京东方提供了高效反击的途径。


四、 多线博弈:国内外联动的诉讼格局


除提交专利无效复审申请外,京东方还采取多线诉讼策略应对三星专利诉讼。在美国,京东方反诉三星专利侵权,形成法律制衡;在国内,京东方也发起专利诉讼,构建起国内外联动的诉讼格局。这种多维度应对方式,既能保障京东方在本土市场的权益,又迫使三星在全球范围内分散资源应对诉讼,削弱其在单一市场的诉讼优势。


此前,三星显示器曾试图通过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京东方发布专利侵权产品的进口禁令,以阻断京东方产品进入美国市场,但ITC并未采纳这一请求。不过,美国法院在8月对ITC的初步裁决作出回应,对京东方侵犯商业机密的产品实施了有限的进口禁令,ITC的最终裁决预计将于11月公布。在此复杂局势下,京东方的反击举措显得尤为关键。


五、 前景展望:科技竞争中的知识产权较量


京东方与三星之间的专利纠纷,不仅是两家企业的个体较量,更反映出全球科技产业在知识产权领域竞争的日益激烈。随着科技发展,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利纠纷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企业市场份额、技术研发投入及未来发展战略。


对于京东方而言,此次对三星专利发起无效复审申请,是其在国际知识产权博弈中主动出击的重要一步。若能成功通过IPR程序使三星相关专利无效,将有力削弱三星诉讼指控的基础,为自身产品市场拓展扫除障碍。同时,这也将增强京东方在全球显示技术领域的话语权,激励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从行业层面看,京东方与三星的专利纷争将促使整个显示产业更加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一方面,企业将加大研发力度,寻求技术突破,以获取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减少对他人专利的依赖;另一方面,在知识产权纠纷解决过程中,行业内将逐渐形成更加清晰、合理的知识产权规则与商业竞争秩序,推动全球显示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这场专利博弈的最终走向,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