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端(PC) 客户端(PC) 思法汇成小程序 全民打假小程序 伙伴端小程序

从八方股份专利侵权案看专利功能性特征认定的里程碑意义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专利侵权纠纷日益复杂,专利功能性特征的认定成为司法实践中的关键难题。最高人民法院对八方股份专利侵权案的改判,犹如一场及时雨,厘清了 “功能性限定” 的法律边界,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树立了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案件缘起:电助力自行车电机技术的纷争

八方股份作为行业内的佼佼者,长期专注于电助力自行车电机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并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该公司的涉案专利聚焦于电助力自行车电机的核心技术,其通过一系列独特的技术设计,实现了电机高效、稳定的运行,为电助力自行车的性能提升提供了关键支持。


然而,深圳羿龙公司推出的电助力自行车电机产品,在市场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尽管该产品在外观和部分技术细节上与八方股份的专利产品存在差异,但八方股份经深入研究后发现,羿龙公司的产品在关键技术功能实现上,与自身专利技术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八方股份认为,羿龙公司通过等效替代的方式,规避了直接复制其专利技术特征的嫌疑,却在实际上利用了其专利技术所实现的相同功能,侵犯了自身的专利权,遂于 2021 年 2 月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专利侵权诉讼。


一审判决:对功能性特征认定的不同见解

在一审过程中,法院对案件进行了细致审理。对于涉案专利中关于电机技术的一些关键特征,一审法院认为应将其认定为功能性特征。在对被控侵权产品与涉案专利进行比对时,一审法院依据其对功能性特征的认定标准,认为被控侵权产品与涉案专利权利要求中的部分技术特征,如 A、D 两项技术特征,既不相同也不等同。基于此,一审法院最终判决深圳羿龙公司的产品未落入涉案专利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侵权。


这一判决结果对于八方股份而言,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八方股份坚信自身专利技术的创新性和独特性,认为一审法院对功能性特征的认定存在偏差,进而影响了对侵权行为的正确判断。于是,八方股份毅然决定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寻求更为公正的裁决。


最高法二审改判:明确功能性特征认定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在受理八方股份的上诉后,对案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审查。二审法院认为,原审法院将涉案专利中的关键技术特征认定为功能性特征存在错误。最高法指出,功能性特征的准确界定,对于专利侵权案件的公正裁决至关重要。如果某个技术特征已经限定或者隐含了发明技术方案的特定结构、组分、步骤、条件或其之间的关系等,即使该技术特征还同时限定了其所实现的功能或者效果,原则上亦不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八条所称的功能性特征。


在八方股份专利侵权案中,涉案专利的相关技术特征虽有对功能的描述,但本质上限定了特定的结构、方位等关系,并非单纯的功能性特征。经过重新审视和严谨比对,最高人民法院认定被诉侵权产品具有涉案专利权利要求 1 的全部技术特征,落入了涉案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构成专利侵权。这一判决结果,纠正了一审的错误认定,维护了八方股份的合法权益,也为类似案件的审理提供了明确的裁判指引。


深远影响:重塑行业竞争秩序与法律实践导向

对机械制造、电子通信等行业的规范作用

八方股份专利侵权案的改判结果,在机械制造、电子通信等行业引发了强烈反响。这些行业技术创新活跃,专利纠纷时有发生。该案确立的 “技术效果实质相同即构成侵权” 的裁判规则,犹如一把高悬的利剑,对行业内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起到了规范作用。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时,必须更加谨慎地避免侵犯他人专利权,不能心存侥幸地通过等效替代等方式规避法律责任。这将促使企业加大自主研发投入,通过真正的创新来提升市场竞争力,推动整个行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为司法实践提供明确裁判指引

在司法实践中,专利功能性特征的认定一直是一个难点问题,不同法院在具体案件中的认定标准和裁判尺度存在一定差异。最高人民法院对八方股份专利侵权案的改判,明确了功能性特征的认定标准和侵权比对方法,为各级法院在审理类似案件时提供了清晰、统一的裁判指引。这有助于减少司法裁判的不确定性,提高专利侵权案件审判的公正性和权威性,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


激励企业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升

此案件的改判结果,向全社会传递了一个强烈信号:我国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创新成果给予充分的法律保障。这将极大地激励企业加大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积极申请专利保护自身的创新成果。同时,也促使企业更加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形成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深刻启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多维度思考

企业应加强专利布局与风险防范

对于企业而言,八方股份专利侵权案是一个重要的警示。企业在进行技术研发的同时,要注重加强专利布局,及时将创新成果转化为专利,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同时,要建立健全专利风险防范机制,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专利侵权风险排查,避免因侵犯他人专利权而陷入法律纠纷,遭受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


行业协会应发挥积极协调与引导作用

行业协会在行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行业协会应积极组织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行业协会可以建立行业内的知识产权纠纷协调机制,当企业之间发生专利纠纷时,及时进行调解和协调,促进纠纷的妥善解决,维护行业的和谐稳定发展。


持续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与司法实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知识产权领域不断涌现新的问题和挑战。我国应持续关注知识产权领域的发展动态,及时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使其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同时,司法机关要不断总结审判经验,加强对专利侵权案件的研究和分析,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专利侵权判定标准和规则,确保司法裁判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最高人民法院对八方股份专利侵权案的改判,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通过对这一案件的深入分析,我们不仅看到了法律对创新成果的有力保护,也从中获得了诸多启示,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