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件核心专利组成“技术模块包”,精准注入产业链关键环节——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创新转化模式,正将实验室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转化为点亮千万家庭的绿色电流,更锻造出中国高端电力装备的国际竞争力。
一、技术攻坚:二十年铸就“电力高速”核心技术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作为新能源并网的“国之重器”,破解了清洁能源输送的世界级难题:
突破三大技术瓶颈:攻克换流机理、多物理场复杂应力调控、海量状态高速控制保护等核心难题
打破海外垄断:2004年率先布局研发,构建完整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性能全球领先:电力损耗降低40%,输电距离提升60%,支撑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并网
张北柔直工程应用该技术,每年输送清洁电量140亿千瓦时,相当于北京年用电量的1/10
二、专利转化:模块化授权激活全产业链
中国电科院创新“高价值专利族协同转化”模式,破解技术产业化难题:
1. 立体化专利布局
构建142件核心专利组成的高价值专利族,覆盖基础原理、设备制造、系统控制全链条
形成多层次知识产权保护网,获2025年国家专利转化运用优秀案例
2. 模块化精准授权
首创“核心技术分解+模块化授权”模式
将复杂技术拆解为边界清晰的23个核心技术模块
按企业专长精准授权:龙头企业承担系统集成,专精特新企业攻关专项模块
该模式带动86家配套企业技术升级,培育出12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
三、产业跃升:从技术突破到千亿集群
专利协同转化催生重大产业效益:
重大工程应用
直接经济效益超112亿元,海外创汇2.62亿欧元
产业集群培育
带动上下游形成高压直流断路器、换流阀等高端装备产业链
在江苏、湖南等地培育3个百亿级电力装备制造基地
牵引产业年产值突破680亿元,千亿集群雏形显现
四、范式价值:提供技术转化的“中国方案”
该实践创造三重标杆意义:
1. 打通创新转化“最后一公里”
专利转化周期缩短50%,技术产业化率达78%(行业平均不足30%)
2. 构建产业链协同新生态
“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分工模式提升全链条效率40%
3. 贡献全球能源转型智慧
为新能源远距离输送提供可复制的技术路径与商业范式
在沙特工程现场,中国制造的柔直换流阀正将沙漠光伏电流输往千里之外;在德国北海,中国技术助力海上风电并网效率提升35%——这些场景印证着专利协同转化的全球价值。
从实验室的142件专利到支撑千亿产业集群,中国电科院的实践揭示:唯有将技术突破、知识产权运营与产业生态建设深度融合,才能让创新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这条“专利模块化—产业协同化—价值最大化”的转化路径,不仅点亮了万家灯火,更照亮了中国高端装备攀登全球价值链顶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