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端(PC) 客户端(PC) 思法汇成小程序 全民打假小程序 伙伴端小程序

地理标志与数字化双轮驱动,十部门《方案》激活农产品消费新生态

一场从田间地头到城市餐桌的供给侧变革正在中国农村悄然上演。


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的《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下称《方案》),为农产品消费市场注入强劲动能。


这份文件从供给端、流通端、市场端三管齐下,通过23项具体举措,释放农产品多样化、品质化、差异化消费潜力。其核心目标直指优化绿色优质产品供给、促进产供销精准衔接、发挥电商平台优势、强化品牌引领。


一、地理标志保护与品牌价值升级


《方案》将地理标志农产品置于优质供给的核心位置,系统构建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体系:


强化生产标准与品质管控:要求提高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及原料基地建设水平,推进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建设,从严加强证后监管。大连甜樱桃项目正是这一理念的实践者,通过制定《地理标志农产品大连大樱桃》地方标准,形成可量化、可评价的品质指标体系,为产业升级提供“大连样板”。


建立质量分级体系:明确提出制定一批地理标志水果质量分级标准,实现优质优价。针对牛肉主产省建立品质评价指标体系,推动质量分级与流通环节有机衔接。


创新品牌培育机制: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公布第四批精品品牌名单,推动品牌目录成为消费目录。同步指导企业、行业协会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组织“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强化品牌培育、管理和保护。


这些举措直击当前农产品品牌“散小弱”痛点,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双轮驱动,为地理标志农产品注入知识产权价值内核,推动区域公共品牌向消费强势品牌跃升。


二、数字化流通与全链条赋能


《方案》以技术创新重构农产品流通体系,打通从田间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


电商模式创新: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发展即时零售、社区电商等新业态。京东的实践验证了数字化威力——其“产地直采+销地直配”模式在五常大米核心产区落地后,使大米从收割到消费者手中的时间缩短72小时,损耗率降至3%以下,带动农民增收25%。


直播电商赋能:要求电商平台以公益方式培育一批扎根乡土的农民主播,打造农产品直播专区。通过优化算法推荐权重促进优质优价,避免不正当竞争。河北大名的“小束菜”平台便是这一策略的受益者,整合全镇7000余农户产品,试运营7天订单量突破1500单。


冷链物流突破:支持完善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重点提升区域性预冷烘干、贮藏保鲜能力。大连甜樱桃项目通过采后品质保障与冷链管控技术,显著延长货架期,减少损耗,成为全链条技术应用的典范。


这些创新让农产品流通从传统多层批发模式向“产地直连消费者”的高效通道转型,大幅降低流通成本,让农民增收与消费者获益实现双赢。


三、农文旅融合与消费场景革命


《方案》突破传统农产品销售边界,开创“农产品+”多维消费场景:


节庆与会展经济:持续打造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开展“百名主播+千个乡村+万种产品”公益助农促销活动。支持“百展千县万品”购销活动,构建多层次产销衔接平台矩阵。


文体旅融合赋能: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行动,开展“乡村四时好风光”、“游购乡村”等系列活动。支持举办村跑、村舞、村BA、村歌等“村字号”活动,配套开展美食品鉴、非遗大集、农事体验。


健康消费引领:创新性开展“顺时而食——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食物”系列宣传活动,推出奶类、牛肉等美食地图,推动农产品消费与文旅、健康消费深度融合。同步推进“减油、增豆、加奶”健康理念科普,将食品营养知识纳入健康教育。


这些场景创新让农产品从功能型消费品升级为情感载体和文化符号,在满足消费者沉浸式体验需求的同时,显著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四、政策协同与生态构建


《方案》最突出的制度创新在于打破部门壁垒,构建多维度政策协同体系:


东西部协作机制:推动东部8个省(直辖市)将优质购销主体、规模采购需求、网络营销资源精准导入西部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促进农产品顺畅销售。推广以共享市场体系、生产体系、仓储物流、研发创新为核心的合作模式,顺应“南菜北运”、“西果东输”大流通格局。


全链条监管与服务:强化部门协同,完善财政金融支持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创新质押贷款业务。京东数科的“数字农贷”已为粮食主产区提供超80亿元低息贷款,其“京心助农”计划助力176个地标农产品实现平均35%溢价。


消费帮扶长效机制: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办好脱贫地区“土特产”走进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成渝地区推介周活动。落实政府采购支持乡村产业振兴政策,用好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


这种协同机制改变了以往农业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跨部门、跨区域、跨产业的农产品消费促进生态系统,为政策落地提供坚实保障。


大连甜樱桃项目通过“政府+协会+国企+基地”的运营模式,以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等“七个统一”打造区域公共品牌,三年推广面积27.4万亩,创造经济效益6.65亿元。


京东的智能供应链技术依托5.8亿用户消费数据,可提前6个月预判市场需求,曾助力内蒙古赤峰小米种植户将适销品种比例从60%提升至92%。


当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数据变成新农资,这场由《方案》引领的农业变革正悄然重塑中国乡村经济图景。


从大连樱桃的标准化生产到河北“小束菜”的社区配送,从五常大米的数字化供应链到赤峰小米的订单种植,一幅科技赋能、品牌增值、消费升级的现代农业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