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端(PC) 客户端(PC) 思法汇成小程序 全民打假小程序 伙伴端小程序

《知识产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实施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的意义分析

一、背景与立法依据  


2025年4月30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民营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民营经济促进法》),并于2025年5月20日正式施行。该法作为我国首部专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对优化营商环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激发民营经济创新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中关于知识产权的相关规定,国家知识产权局研究起草了《知识产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并于近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办法》聚焦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服务、人才培养及涉外纠纷处理等关键环节,旨在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性支持。  


二、《办法》征求意见的核心内容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征求意见通知,《办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知识产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作出规定:  


1. 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

   鼓励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高价值专利、商标和版权。  

   优化专利审查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快速获得高质量知识产权。  


2. 提高知识产权运用效益

   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证券化等金融创新,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促进专利开放许可、技术转让,提升知识产权转化效率。  


3.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效能 

  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衔接,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  

  完善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机制,降低民营企业维权成本。  


4. 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供给  

   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便捷的检索、咨询和培训服务。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全球竞争力。  


5. 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育  

   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民营企业合作,培养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  

   鼓励民营企业设立知识产权管理岗位,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  


6. 完善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机制 

   建立民营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体系。  

   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帮助民营企业应对国际知识产权争端。  


三、《办法》征求意见的重要意义  


1. 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细化知识产权支持政策  

《民营经济促进法》虽已对知识产权保护作出原则性规定,但具体实施仍需配套政策支撑。《办法》的制定,将法律条款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确保政策落地见效。例如,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面,《办法》可能进一步明确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支持政策,降低融资门槛。  


2. 提升民营企业创新竞争力

民营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但部分企业仍面临知识产权保护不足、转化率低等问题。《办法》通过优化审查流程、加强金融支持、促进技术转化等措施,帮助民营企业提升知识产权质量与运用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3. 优化营商环境,降低维权成本 

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往往使民营企业陷入高成本、长周期的法律困境。《办法》强调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衔接,并探索快速维权机制,有助于降低民营企业维权成本,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4. 助力民营企业“走出去”  

随着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提高,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增多。《办法》提出完善涉外纠纷应对机制,建立风险预警体系,可帮助民营企业规避海外法律风险,增强国际竞争力。  


5. 推动知识产权金融创新,缓解融资难题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证券化等模式已在部分试点地区取得成效(如浙江、北京等地)。《办法》若在全国层面推广相关政策,将进一步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促进“知产”变“资产”。  


四、结语 


《知识产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公开征求意见,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政策与民营经济发展战略的深度融合。该《办法》不仅是对《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细化落实,更是优化创新生态、激发民营经济活力的重要举措。  


此次征求意见的截止时间为2025年8月5日,社会各界可通过电子邮件、传真、信函等方式反馈建议。未来,《办法》的正式出台有望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全面的知识产权保障,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