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端(PC) 客户端(PC) 思法汇成小程序 全民打假小程序 伙伴端小程序

五部门征集视听系统典型案例!知识产权成申报核心要求

一项加速视听电子技术推广的全国性遴选工作正式启动,自主知识产权成为企业申报的“通行证”。  


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五部门于2025年6月16日联合发布通知,部署开展2025年度视听系统典型案例推荐工作。  


这项工作是落实《关于加快推进视听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电子〔2023〕246号)的关键举措,旨在通过培育一批技术先进、成效显著、可推广的视听系统典型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加速视听电子技术、专利和服务的规模化应用。  


一、政策背景:千亿级视听市场的国家战略支撑


2023年12月,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中国视听电子产业的中长期目标:  

2027年:培育若干千亿级细分新市场,形成一批视听系统典型案例  

2030年:产业整体实力进入全球前列,构建现代化视听电子产业体系  


据赛迪研究院分析,我国视听电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电子信息制造业约30%,但面临“价值链中低端比重大、新型产品普及慢”等挑战。此次案例推荐正是破解供需失衡、打通技术落地“最后一公里” 的关键行动。  


地方层面同步发力。浙江省已明确提出到2027年打造年营收超万亿元的大视听产业,培育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国家级案例库的建立,将为地方发展提供标杆样本。  


二、四大推荐方向:聚焦场景创新与技术融合


申报案例需从以下四个方向中选择其一,每个方向均要求系统级解决方案而非单一设备:  


1. 教育与会议视听系统

涵盖智慧黑板、虚拟现实教育一体机等教育产品,以及云台摄像机、数字会议系统等会议产品,重点解决教学互动效率与远程协作痛点。  


2. 智能音视频采集系统

面向工业与安防场景,包括高精度摄像机、热成像产品、视觉感知算法等,应用于工业探伤、安全巡检、灾害预警等高价值领域。  


3. 数字舞台和智慧文博视听系统

突出文化科技融合,要求裸眼3D、AR/VR体验、数字人、动作捕捉等技术在文旅场景的创新应用。  


4. 近眼显示和激光显示系统

包括VR/AR/MR终端、AI眼镜、激光投影等前沿显示产品,强调沉浸式体验与新型人机交互能力。  


三、申报条件:知识产权合规成硬性门槛


通知对申报主体和案例设定严格标准,**知识产权权属要求尤为突出**:  


主体资质:境内注册独立法人,无质量安全不良记录,允许不超过3家的联合体申报  

技术门槛:案例需具有完整解决方案,体现创新性与可推广性,已取得产业化成效  

知识产权核心要求:  

 ▶ 拥有自主商标品牌和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

 ▶ 技术成果归属清晰,无知识产权纠纷  

 ▶ 若使用授权技术,须提交合法许可证明  


不符合知识产权合规要求的企业将直接失去申报资格。  


四、申报流程:限额推荐与跨部门协作


推荐限额:各省区市≤12例,计划单列市≤8例,央企≤5例(不占地方名额)  

材料要求:  

 ▶ 填报《2025年度视听系统典型案例申报书》(5000字以内)  

 ▶ 附省级五部门联合盖章的推荐表  

截止时间:2025年7月18日前寄送纸质版至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评审机制:五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公示后公布最终名单  


五、为什么知识产权保护是成败关键?


此次推荐工作首次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深度参与视听电子产业推广,释放明确信号:  


技术转化保障:通过典型案例的公开推广,专利技术转化效率将大幅提升,降低市场教育成本  

侵权风险防控:联合体申报模式要求知识产权权属分割协议前置,避免后续纠纷  

创新正循环:入选案例将成为政策扶持重点对象,助力企业占据标准制定主导权  


正如《指导意见》强调的,“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是保障视听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八大措施之一。  


视听产业的“中国方案”  


此次推荐工作不仅是对技术产品的筛选,更是对中国视听电子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集中检阅。  


从教育黑板的智能交互到舞台艺术的数字重生,从工业摄像机的精密“眼睛”到虚拟现实的沉浸世界——每一个案例都在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添加生动注脚。  


7月18日申报截止后,五部门将联合发布典型案例名录。这些凝结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方案”,或将重新定义全球视听电子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