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锚定创造目标,激发创新活力
在当下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知识产权已然成为区域创新发展与经济竞争力提升的关键要素。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印发的《陕西省知识产权局 2025 年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工作指引》,犹如为陕西知识产权领域发展注入一针 “强心剂”,从多维度展现出对知识产权全方位布局与推进的决心,对陕西未来在知识产权赛道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从知识产权创造层面来看,明确提出到 2025 年底全省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 5 万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超 12 件,有效商标注册量达 90 万件的目标,极具导向性。高价值发明专利往往是核心技术、前沿科技的集中体现。鼓励创造高价值发明专利,意味着推动企业、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深入开展研发活动,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例如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陕西具有优势的产业领域,通过高价值专利的创造,能进一步巩固产业领先地位,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提升产业附加值。有效商标注册量目标的设定,则关乎企业品牌建设与市场辨识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商标是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标识,承载着企业信誉与形象。大量有效商标的注册,能助力陕西企业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中脱颖而出,打造具有陕西特色的品牌矩阵,推动品牌经济发展。
二、畅通运用路径,释放产权价值
知识产权运用是实现其价值的关键环节。《工作指引》提出 2025 年完成知识产权转移 1.5 万项,质押融资金额达 60 亿元,以及稳步提高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比等任务,意义重大。知识产权转移能促进科技成果从研发端向应用端流动,让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快速落地企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产学研合作为例,高校的前沿科研成果通过知识产权转移至相关企业,企业利用自身生产与市场渠道优势,将成果产业化,实现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则为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尤其是对于轻资产、重研发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以往因缺乏传统抵押物而融资困难,如今可以用自身拥有的知识产权进行质押贷款,解决资金难题,推动企业持续创新发展。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比的提升,表明知识产权在产业发展中的深度融合与核心驱动作用愈发凸显,能带动相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
三、筑牢保护基石,守护创新成果
知识产权保护是整个知识产权生态的基石。虽然未详细阐述具体保护措施,但从工作指引整体来看,深化知识产权全链条各环节保护,健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间协同工作机制,是保障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的重要支撑。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加强保护,让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得到充分尊重与维护,才能激发他们持续创新的积极性。例如,当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发出新产品、新技术,并申请专利后,若市场上存在侵权行为却得不到有效遏制,企业的创新收益将受损,进而打击创新热情。加强保护能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吸引更多创新要素向陕西汇聚,促进创新资源的良性循环。
四、构建系统规划,助力长远发展
从更宏观的角度,《工作指引》从接续西部示范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强化高质量高价值知识产权供给等七个方面细化 23 条具体任务,是一个系统性、全面性的规划。它涵盖了从战略规划、创新创造、转化运用、保护管理到服务提升等知识产权全链条。通过协同推进省市县西部示范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能整合全省资源,形成上下联动、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强化企业产业创新能力建设,加大商标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培育力度,有助于挖掘陕西特色产业潜力,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加强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及拓展与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和地区、知识产权国际组织交流等举措,将提升陕西知识产权工作的国际化水平,为陕西企业 “走出去” 提供有力保障,在国际知识产权舞台上展现陕西实力。
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发布的这一工作指引,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全方位勾勒出陕西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蓝图。随着各项任务的逐步落实,将有力推动陕西在知识产权领域实现新跨越,为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