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端(PC) 客户端(PC) 思法汇成小程序 全民打假小程序 伙伴端小程序

知名企业品牌保护案例之 ——“好吃点”维权案例

在商业世界中,知识产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企业的“护城河”,一旦受到侵犯,企业的市场地位和发展前景可能面临巨大挑战。今天分享一起平台律师经办的典型商标侵权维权案例。通过这一案例,为面临类似问题的企业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发。


案情简介:


2020年,达利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利公司”)发现市场上出现了多款与其旗下知名品牌“”极为相似的产品标识“

”,这些产品由驻马店市卫华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华公司”)生产,并在多家超市销售。达利公司认为,卫华公司在其产品包装上突出使用“”标识,与其注册商标构成近似,容易导致消费者混淆,侵犯了达利公司的商标专用权。为此,达利公司委托思法汇成平台律师团队,通过公证取证、提起诉讼等一系列法律手段,展开了一场商标保卫战。



本案的复杂之处在于:


商标近似性认定:卫华公司在产品包装上使用了“”字样,虽然加注了“鑫卫华”,但“好吃点”字样突出显示,与达利公司的“  ”商标在字形、读音、字义上高度相似,极易导致消费者混淆。

侵权行为的持续性:卫华公司此前已在其他案件中因类似侵权行为被法院判决赔偿,但其并未停止侵权行为,反而继续生产、销售侵权产品,显示出其主观恶意。

赔偿金额的确定:达利公司主张30万元的赔偿,但法院最终如何认定侵权行为的性质、情节及赔偿金额,成为本案的焦点之一。


裁判结果:


江苏省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后,作出如下判决:

1、卫华公司立即停止侵犯达利公司第4284733号“好吃点”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即停止生产、销售带有“好吃点”标识的产品;

2、卫华公司赔偿达利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计8万元;


驳回达利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法院认为,卫华公司在其产品包装上突出使用“好吃点”标识,与达利公司的注册商标构成近似,容易导致消费者混淆,构成商标侵权。虽然达利公司未能提供具体的侵权损失证据,但法院综合考虑了商标的知名度、侵权行为的性质、情节及达利公司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最终酌定赔偿金额为8万元。


本案启示:


1、商标近似性认定的关键点

在本案中,卫华公司虽然在其产品包装上标注了“鑫卫华”字样,但“好吃点”字样在包装上突出显示,且与达利公司的注册商标在字形、读音、字义上高度相似,极易导致消费者混淆。法院在认定商标近似性时,重点考虑了标识的整体视觉效果、消费者的认知习惯等因素。这提醒企业,在设计产品包装时,应避免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近似的标识,尤其是知名品牌的标识。

2、公证取证的重要性

达利公司通过公证取证的方式,固定了卫华公司侵权行为的证据,确保了证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公证取证在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尤为重要,能够有效防止证据灭失或被篡改,为案件的胜诉奠定坚实基础。

3、侵权行为的持续性与主观恶意

卫华公司此前已在其他案件中因类似侵权行为被法院判决赔偿,但其并未停止侵权行为,反而继续生产、销售侵权产品,显示出其主观恶意。法院在确定赔偿金额时,综合考虑了侵权行为的性质、情节及侵权人的主观过错程度。这提醒企业,一旦发现侵权行为,应及时采取法律手段,防止侵权行为的持续和扩大。

4、赔偿金额的酌定

在本案中,达利公司未能提供具体的侵权损失证据,法院根据商标的知名度、侵权行为的性质、情节及达利公司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酌定赔偿金额为8万元。这提醒企业在维权时,应尽可能提供详细的损失证据,以便法院更准确地确定赔偿金额。


结语:


商标是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保护商标专用权不仅是维护企业品牌形象的需要,更是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手段。本案的胜诉,不仅为达利公司赢得了应有的法律保护,也为同类案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希望广大企业能够从中汲取经验,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共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